問高粘血癥怎么治療
病情描述:
高粘血癥怎么治療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具體的治療要結合自己的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一些藥物,這些藥物是比較多的,同時除了藥物以外,建議定期的做一些相關的體檢做到戒煙限酒。
意見建議: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一定要堅持鍛煉身體,選擇一些比較緩慢的運動方式,比如說散步、打太極拳以及飲食的營養全面均衡可以多吃一些豆類產品、魚類產品。
為你推薦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怎么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需不需要治療要根據患者整體的情況來看,比如有些患者僅僅是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輕度的、中度的升高,并沒有合并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對于此類患者來講,其實是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的。僅僅是通過調整飲食,比如多增加一些蔬菜、水果的攝入,減少一些大魚大肉、富含膽固醇和血脂的食物的攝入就可以。但是對部分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講,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有些研究認為可能會加速或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進展,因此對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以進行降同型半胱氨酸的治療,最常用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就是補充葉酸。01:25
-
高血脂和高血粘的區別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血脂含量的升高。那么血脂含量,包括甘油三酯的升高,膽固醇的升高。高血脂應該來說,是現在非常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的疾病,長期高血脂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動脈斑塊的形成,嚴重的可以造成動脈的堵塞,心梗或腦梗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病。那么為什么高血脂會導致心腦血管病,主要原因是高血脂可以導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這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之一,會造成血栓的形成,風險的增加。血液黏稠度的增加,高血粘原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高血脂。除了高血脂以外,還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肥胖、吸煙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高血脂和高血粘并不是一個概念,那么高血脂可能是,血液粘稠度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01:28
-
高碳酸血癥怎么治療臨床上高碳酸血癥是指因通氣不足或二氧化碳產生增加,使血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輕度升高可以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進一步加重患者可以出現呼吸抑制的現象,同時有頭痛、頭暈、煩躁和精神錯亂等臨床表現,病因多是由肺泡通氣不足性疾病引起,臨床上治療方案主要如下:首先一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并積極給予對癥治療。二藥物性治療,據病情選擇支氣管舒張藥物,呼吸興奮藥物,抗感染藥物。三其他的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及異物,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同時在給予吸氧時應低濃度持續吸氧,同時也要注意維持水電解質的紊亂及酸堿平衡。語音時長 1:37”
-
高血鉀癥怎么治療大家要知道血鉀正常值在3.5到5.5毫摩爾每升,當血鉀大于5.5毫摩爾每升時稱為高鉀血癥,對于高血鉀癥的治療,需給予如下治療:第一,糾正病因,如果是服用過多的含鉀食物或者是藥物引起者,則立即停止口服,如果是輸注過多的庫存血液引起者應立即停止輸注。如果是因為體內壞死組織過多,造成血鉀釋放過多引起高血鉀癥者,應立即清除體內積血或者是壞死組織。同時,需要給予排鉀治療,當血鉀輕度增高在5.5到6毫摩爾每升時,主要給予促進鉀排出的方法,如給予利尿劑呋塞米注射液40到80毫克靜脈注射,利尿排鉀。當血鉀濃度在6到7毫摩爾每升時,除了促進利尿排鉀之外,還可用將血鉀轉移至細胞內的方法。如給予5%的碳酸氫鈉100毫升靜滴或者給予5%葡萄糖200毫升,然后加胰島素10到20個單位靜脈滴注,使鉀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降低血鉀。當血鉀大于7毫摩爾每升,并且有心電圖上明顯的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發作時可以給予上述兩種治療方法同時聯用,必要時給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語音時長 2:29”
-
高粘血癥是什么原因高粘血癥是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粘稠導致血流緩慢而造成,血液中的血細胞聚集成串,喪失應有的間隙和距離,或者血液中的紅細胞在通過微小毛細血管時變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環阻力增大,微循環血流不暢所致。總結原因有四點: 1.細胞濃度過高 2.血液粘稠度增高 3.血細胞的聚集性增高 4.血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 5.血脂異常
-
高泌乳素血癥怎么治療高泌乳素血癥首先應該注意進一步查核磁共振以除外垂體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癥。如果確定是泌乳素瘤引起泌乳素增高,給予口服溴隱亭治療,垂體增強核磁共振。如果未發現問題,動態觀察就可以,三個月以后復查血清泌乳素。
-
高粘血癥怎么調理高粘血癥需要多飲水,合理的飲食搭配,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及堅持鍛煉身體。必要情況下,還需要藥物治療。多飲水:飲水要注意時機,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合理的飲食搭配:少食動物內臟及動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葷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時宜吃清淡的
-
高粘血癥怎么調理高粘血癥又稱高粘滯血癥,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為主要表現的病理綜合征。此癥狀可導致供血不足、血栓形成等健康問題。針對高粘血癥,患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理:首先,改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患者應保持每天足夠的水分攝入,通常建議飲水量在2000ml